昨日,來自臺灣南投縣親愛村24名賽德克族、泰雅族的孩子組成的小提琴樂團進行表演。 記者 鄒飛 實習生 蔣興宇 攝
  商報記者 羅勇攀 實習生 懷念
  重慶商報訊 去年,臺灣電影《賽德克巴萊》風靡全國,讓觀眾瞭解了臺灣賽德克族歷史。昨日, 臺灣南投縣親愛村24名賽德克族、泰雅族的孩子組成的小提琴樂團,在重慶機場國航園區交流演出後,結束為期一周的來渝交流的探訪之旅,返回家鄉。
  一則報道
  促成兩地孩子交流
  昨日下午,重慶機場國航園區內,響起《卡門》、《迎賓曲》等經典的小提琴演奏曲。優美的旋律打動了臺下的空姐、空少們,臺上演奏的,是24位身穿民族服飾,年齡從8歲到15歲不等的臺灣賽德克族、泰雅族孩子。
  這群孩子來自臺灣南投縣的親愛村。這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大山,第一次乘坐飛機,第一次來到山城重慶。
  今年3月,臺灣當地一家周刊刊發整版報道,講述了一對南投縣教師夫婦,在偏僻的親愛村,免費教當地破碎家庭的孩子學小提琴,並組建樂團,幫助孩子們走出心理陰影的感人故事。
  這篇報道感動了重慶台商協會會員、中華航空重慶代表處的負責人林先生,並將此告知了重慶台商協會的其他會員。隨後,重慶台商協會、市對外投資協會贊助出資,讓這個樂團的孩子,帶著一把小提琴,首次走出臺灣,來重慶交流。
  上月26日,在重慶市藝術學校,渝台兩地的孩子同台演奏,贏得全場觀眾陣陣掌聲。
  小提琴樂團的團長王子健,是這群孩子的輔導老師。孩子們都叫他“王爸爸”。
  臺灣一位紀錄片導演鄭澤文一直跟蹤拍攝這個樂團的孩子,這次隨同來渝。鄭說,這些破碎家庭的孩子,如果不積極引導,很快就被部落周邊的不良團體吸納,“是王子健夫婦的付出,讓孩子們得到了家的溫暖”。
  過江纜車
  讓臺灣孩子難忘
  在渝期間,孩子們去了武隆、解放碑和磁器口等地,還坐了兩江游輪和過江索道,以及參觀抗戰遺址。
  “這裡的游船好大啊!”“這裡的菜很好吃,雖然有點辣。”面對記者,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著自己的來渝感受。
  “我最喜歡坐這裡的索道了!”一位賽德克族的9歲孩子說,“這裡的過江索道,像我們每天上學過河時要坐的滑籃,我們的滑籃,一次只能一個人,這裡的纜車一次可裝幾十人。但我們的滑籃要快些,‘嗦’一聲,就到對岸了”。
  重慶台商協會陳振豐副會長介紹,隨著經濟的發展,渝台之間的經貿交流日益頻繁,“除了促進經濟交流,我們還要大力推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。”  (原標題:臺灣孩子來渝交流:重慶過江纜車像家鄉過河滑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jig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